在 Linux 系统中配置 DNS 服务器的方法有多种,具体取决于你的系统版本和网络配置方式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配置方法: 方法一:直接修改 /etc/resolv.conf 文件(临时生效) 适用于快速测试或临时修改,重启后配置可能丢失。 # 编辑 resolv.conf 文件 sudo nano
以下是一些在Linux系统中查看GLIBC是否为2.29版本的方法: 使用ldd命令:在终端中输入ldd --version,如果输出信息中显示的版本号是2.29,例如ldd (GNU libc) 2.29,则说明系统安装的是GLIBC 2.29版本。如果版本号不是2.29,则说明系统中的GLIBC
在 OpenResty 里实现并发请求合并回源,可借助 ngx.shared.DICT 共享内存和 lua-resty-lock 互斥锁来达成。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实现步骤: 实现思路 请求去重:运用请求的 URL 或者关键参数作为 key,在共享内存中记录请求状态。 请求合并:针对相同 key 的并发
在Ubuntu 24.04中设置国内镜像源可以加快软件包的下载速度,下面为你介绍设置的步骤: 1. 备份原始源列表文件 在修改镜像源之前,最好先备份原有的源列表文件,以免出现问题。在终端中执行以下命令来备份: sudo cp /etc/apt/sources.list /etc/apt/source
在Linux系统上从源码编译Nginx,可按以下步骤操作: 1. 安装编译依赖 在编译Nginx之前,需要先安装必要的编译工具和依赖库。打开终端,执行下面的命令: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-y build-essential libpcre3 libpcre
bytes(字节)和bit(位)是计算机中用于表示数据存储和传输的不同单位,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: 定义 bit是计算机中最小的数据单位,只有0和1两种状态,用于表示二进制数位。 bytes是由8个bit组成的单位,通常用于表示计算机中数据的基本存储单元。 大小 1个byte等于8个bit,即1byt
core dumped 意味着程序在运行时因严重错误而崩溃,系统会将程序崩溃时的内存状态保存到一个 core 文件中,这个文件可以用来分析程序崩溃的原因。以下是分析 core dumped 文件的详细步骤: 1. 确认 core 文件是否生成及位置 检查 core 文件生成是否开启:默认情况下,系统
下面将详细介绍安装 Bind 并配置域名解析,同时实现主备 DNS 服务的完整过程,以 CentOS 7 和 Ubuntu 18.04 系统为例。 1. 环境准备 确保主备服务器都已联网,并且可以互相通信。 2. 安装 Bind CentOS 7 sudo yum install bind bind
在使用 Jsoup 通过 CSS 选择器提取 HTML 元素时,CSS 选择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方式来精准定位所需元素。以下为你详细介绍不同场景下使用 CSS 选择器提取元素的示例。 1. 基本选择器 1.1 元素选择器 通过元素的标签名来选择元素。 import org.jsoup.Jsoup;
Jsoup 是一个用于处理 HTML 的 Java 库,它能让你以类似于 jQuery 的方式来解析、操作和提取 HTML 数据。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 Jsoup 解析 HTML 文本、提取元素和获取数据。 1. 添加依赖 如果你使用的是 Maven 项目,需要在 pom.xml 中添加以下依赖:
以下是一套完整的 Redis 5.0.5 版本的 1 主 2 从 3 哨兵的部署方案。此方案假设你使用的是 Linux 系统(以 CentOS 7 为例)。 1. 环境准备 确保服务器已经安装了必要的依赖,如 gcc 和 make,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进行安装: yum install -y gcc m
linux 2023已经不能通过yum install lrzsz安装,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自己编译安装。 可下载的版本: yum install gcc -y wget http://ohse.de/uwe/releases/lrzsz-0.12.20.tar.gz tar -xzvf lrzsz-